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,免费jjzz在线播放国产,美女黄频视频免费国产大全,精品三级国产精品经典三,免费看黄视频软件下载,人成午夜免费大片在线观看,91在线精品免费观看,99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,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

陜西省養(yǎng)生協(xié)會主辦

陜西省印發(fā)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和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

關(guān)于印發(fā)陜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和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的通知




各設(shè)區(qū)市、楊凌示范區(qū)衛(wèi)生健康委(局)、中醫(yī)藥管理局,韓城市、神木市、府谷縣衛(wèi)生健康局,各委直委管醫(yī)院:

為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委省政府關(guān)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,充分發(fā)揮中醫(yī)藥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,結(jié)合當(dāng)前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情況,我委組織專家對原有方案進行修訂,形成了陜西省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及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,現(xiàn)印發(fā)給你們,請參照執(zhí)行。


附件:

1.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

2.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

3.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

4.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



陜西省衛(wèi)生健康委  陜西省中醫(yī)藥管理局




附件1

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

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


一、預(yù)防方藥


(一)中藥內(nèi)服


1.適用對象:普通人群、脆弱人群。


方藥: 生黃芪30g、黨參15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防風(fēng)10g、茯苓10g、廣藿香10g(后下)、貫眾15g、蘆根30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每天一劑,連服3-5天。


注意事項:服藥期間應(yīng)清淡飲食,宜少食辛辣刺激、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;服藥期間不宜飲濃茶、酒、咖啡等,以免降低藥效;孕婦慎用。


中成藥:可選用玉屏風(fēng)顆粒、補中益氣丸(顆粒)、生血寶合劑、金水寶膠囊(片)等,請按藥品說明書或在醫(yī)生指導(dǎo)下使用。


2.適用對象:密接人群。


方藥: 黃芪15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防風(fēng)10g、蘇葉10g、金銀花15g、連翹10g、蒲公英15g、大青葉15g、桔梗10g、蘆根15g、炒山藥15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每天一劑,連服3-5天。


注意事項:服藥期間應(yīng)清淡飲食,宜少食辛辣刺激、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;服藥期間不宜飲濃茶、酒、咖啡等,以免降低藥效;孕婦慎用。


中成藥:可選用玉屏風(fēng)顆粒、補中益氣丸(顆粒)、生血寶合劑、金水寶膠囊等,請按藥品說明書或在醫(yī)生指導(dǎo)下使用。


(二)中醫(yī)外治


1.佩戴香囊


方藥:藿香8g、佩蘭8g、丁香6g、艾葉8g、蒼術(shù)8g、九節(jié)菖蒲8g、細(xì)辛6g、吳茱萸6g、草果仁8g、高良姜8g。


用法:藥物打粉,裝香囊佩戴或置于衣袋、枕下等處;亦可取上述少量藥粉,制作熏香,焚香驅(qū)邪。


備注:對上述藥物或其成份過敏者禁用;妊娠期婦女慎用。


2.艾灸


穴位:關(guān)元、神闕、足三里等。


方法:每次10-15分鐘,局部發(fā)紅即可,每日一次,以5天為一療程。


注意:請在醫(yī)師指導(dǎo)下使用;妊娠期婦女慎用。


二、食療方法

可適量食用荸薺、百合、蓮藕、雪梨、銀耳、山藥、魚腥草等;咽喉不適者,可適量飲用金銀花茶、菊花茶等,或飲用代茶飲(金銀花3克、菊花3克、荷葉3克、胖大海3克、佩蘭3克,開水沖泡頻服)。


三、生活調(diào)攝

(一)個人防護

加強新冠疫苗接種;戴口罩、勤洗手;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提高健康素養(yǎng)。


(二)飲食

均衡營養(yǎng),合理膳食;避免暴飲暴食,忌食生冷油膩食物;忌過食熱性食物,如牛羊肉、辛辣等食物。


(三)起居

保證充足睡眠;保持平和心態(tài);注意室內(nèi)通風(fēng)。


(四)運動

適度有氧運動,可選八段錦、太極拳、廣播體操等;不宜劇烈運動,避免過汗耗氣。

附件2

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

中醫(yī)藥預(yù)防方案(第三版)


一、中藥內(nèi)服


方藥:黃芪6g、白術(shù)5g、防風(fēng)3g、北沙參6g、金銀花4g、桔梗4g、炒麥芽4g、生甘草3g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,每日半劑;3歲以上,每日1劑。


煎服法:代茶飲,或?qū)⑺幬镉脹鏊?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分早晚兩次服用,連服5天。


中成藥:玉屏風(fēng)顆粒,黃芪顆粒,請按藥品說明書或在醫(yī)生指導(dǎo)下使用。


二、中醫(yī)外治


1.芳香療法


方藥:藿香6g、蒼術(shù)6g、菖蒲6g、草果6g、白芷6g、艾葉6g、蘇葉6g。


用法:水煎室內(nèi)熏蒸、研末香爐點燃或香囊佩戴。


注意:對上述藥物成分過敏或患有過敏性鼻炎、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禁用。


2.小兒推拿


方法:摩腹、按揉足三里、捏脊。


注意:相關(guān)操作需經(jīng)過中醫(yī)藥專業(yè)人員指導(dǎo)或培訓(xùn)。 


三、飲食起居


1.飲食

均衡營養(yǎng),合理膳食;溫度適宜,定時定量;避免暴飲暴食;可用菊花、金銀花代茶飲;也可用荸薺、百合、蓮藕、雪梨、銀耳、山藥等煎水或熬粥食用。忌過食熱性食物,如牛羊肉、辛辣等食物。


2.預(yù)防、起居

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;外出佩戴口罩,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;勤洗手,不隨意摳鼻、揉眼;咳嗽、噴嚏時,注意遮擋口鼻;保證充足睡眠;注意室內(nèi)通風(fēng)換氣;適度有氧運動。

附件3

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

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


本病屬于中醫(yī)“疫”病范疇,病因為感受“疫戾”之氣,病位在肺,基本病機特點為“寒、濕、熱、毒”。根據(jù)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特點及我省地域氣候特征,制定本方案。相關(guān)中成藥的使用參見附表。


一、無癥狀感染者


治法:益氣固表,解毒生津。


處方:益肺解毒湯加減。


方藥:生黃芪15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防風(fēng)6g、金銀花10g、連翹15g、藿香15g(后下)、貫眾15g、桔梗10g、蘆根30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二、輕型(風(fēng)熱夾濕)


主癥:發(fā)熱微惡寒,干咳少痰,咽癢咽痛,身困乏力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淡,苔薄白膩,脈浮滑。


治法:疏風(fēng)清熱,健脾利咽。


處方:清瘟護肺湯加減。


方藥: 金銀花15g、連翹15g、佩蘭10g、杏仁10g、浙貝母15g、桔梗10g、防風(fēng)10g、炒白術(shù)15g、茯苓15g、黨參15g、竹葉10g、麥冬15g、玄參15g、蘇葉10g、茵陳15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三、普通型


1.外寒內(nèi)熱,濕毒蘊結(jié)


主癥:發(fā)熱或高熱,伴見惡寒,全身痠痛,無汗或微汗,咽喉灼熱甚或疼痛,煩躁不安,脈浮緊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淡紅(嫩紅、紅絳),苔薄黃膩(濁膩)。


治法:發(fā)汗解表,兼清里熱。


處方:大青龍湯加減。


方藥:麻黃8g、桂枝10g、杏仁10g、生石膏30g(先煎)、牛蒡子10 g、桔梗10g、藿香15g(后下)、貫眾15g、蒲公英15g、蘆根30g、白茅根30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2.風(fēng)寒襲表,氣虛濕滯


主癥:憎寒壯熱,無汗,頭項不舒,肢體酸痛,咳嗽有痰,鼻塞聲重,胸膈痞悶,身困乏力,納呆便溏。


舌脈:舌苔白膩,脈浮按之無力。


治法:散寒祛濕,益氣解表。


處方:人參敗毒散加減。


方藥:羌活10g、獨活10g、柴胡16g、前胡10g、川芎10g、枳殼10g、茯苓15g、桔梗10g、黨參15g、薄荷12g(后下)、生姜10g、粳米30g、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3.寒濕襲表,疫毒傷肺


主癥:發(fā)熱,乏力,身體困重,嗅覺、味覺減退,微咳,納呆脘痞,大便粘膩不爽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淡紅,苔薄白膩,脈濡或滑。


治法:解表化濕,宣肺透熱。


處方:藿香正氣加減。


方藥:藿香15g(后下)、紫蘇葉6g、麩炒白術(shù)15g 、茯苓15g、陳皮10g、姜半夏10g、厚樸10g、蘆根30g、荷葉10g、桔梗10g、滑石18g(布包煎)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4.濕熱蘊肺


主癥:發(fā)熱困倦,胸悶腹脹,肢酸,咽痛,口渴,汗出不暢,小便短赤。


舌脈:舌淡紅,苔薄白膩或薄黃,脈滑數(shù)或濡。


治法:清熱解毒,利濕化濁。


處方:甘露消毒丹加減。


方藥:藿香15g(后下)、黃芩10g、射干10g、九節(jié)菖蒲15g(后下)、浙貝母15g、白豆蔻10g(后下)、桔梗15g、薄荷12g(后下)、連翹15g、魚腥草30g、蘆根30g、滑石18g(布包煎)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四、重型、危重型

重型、危重型,參照國家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行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救治。


五、恢復(fù)期


1.余熱未清


主癥:身熱多汗,或有微渴,心胸?zé)?,氣逆欲嘔,口干喜飲,氣短神疲。


舌脈:舌紅少苔,脈虛數(shù)。


治法:清熱生津,益氣和胃。


處方:竹葉石膏湯加減。


方藥:竹葉10g、生石膏30g(先煎)、姜半夏10g、麥冬15g、粳米30g、太子參10g、生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2.肺脾氣虛 


主癥:氣短,倦怠乏力,納差嘔惡,痞滿,大便無力,便溏不爽。


舌脈:舌淡胖,苔白膩。


治法:健脾益氣,化濕和胃。


處方:香砂六君子湯加減。


方藥:法半夏9g、陳皮10g、黨參15g、炙黃芪30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茯苓15g、藿香10g(后下)、砂仁6g(后下)、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3.氣陰兩虛


主癥:神倦乏力,氣短,咳嗽,痰少,納差。


舌脈:舌暗或淡紅,苔薄膩,脈沉細(xì)。


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。


處方:麥味補中益氣湯加減。


方藥:太子參15g、麥冬30g、五味子6g、生黃芪15g、炒白術(shù)10g、陳皮6g、當(dāng)歸10g、北沙參15g、杏仁10g、炙枇杷葉15g、炙百合30g、炙甘草6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400ml,早、晚餐后半小時服用。


附表:

陜西省成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

640 (1).png

注意:

1.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,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或咨詢醫(yī)生,一般3~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,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,請及時到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(gòu)就診。

2.特殊人群,如嬰幼兒、哺乳期婦女、孕婦、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礎(chǔ)疾病人群建議在醫(yī)生指導(dǎo)下服用。

附件4

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

中醫(yī)藥治療方案(試行第四版)


本病屬于中醫(yī)“疫病”范疇,病因為疫毒之邪,由口鼻而入,病位在肺衛(wèi),也可累及脾、胃等多個臟器。小兒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,易寒易熱,易于受到疫毒侵襲,出現(xiàn)肺衛(wèi)受損,甚則心肝受累。疾病過程中有虛、寒、濕、熱、毒等病機變化。中醫(yī)藥治療原則為早防、早診、早治。相關(guān)中成藥的使用參見附表。


一、 藥物口服


(一)無癥狀感染者


治法:益氣解毒。


處方:異功散加減。


方藥:太子參6g、白術(shù)6g、茯苓5g、生甘草3g、金銀花6g、板藍(lán)根6g、桔梗5g、黃芩5g、陳皮6g、炒麥芽5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3-5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(二)輕型


1.風(fēng)熱證


主癥:發(fā)熱,有汗或無汗,頭痛鼻塞,咽痛,或偶有咳嗽,咽紅腫痛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紅,苔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


治法:疏風(fēng)解表,清熱解毒。


處方:銀翹散加減。


方藥:金銀花6g、桑葉6g、連翹4g、桔梗6g、牛蒡子6g、蘆根8g、玄參6g、白芍5g、雞內(nèi)金5g、荊芥5g、鉤藤6g、甘草3g、生石膏8g(先煎)、知母5g。


加減:發(fā)熱加柴胡6-10g,鼻塞加辛夷4-6g,惡心嘔吐加陳皮4-6g、竹茹4-6g;便干結(jié)加炒枳實5-10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3-5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2.風(fēng)寒夾濕,兼有里熱證


主癥:惡寒發(fā)熱,無汗,頭痛項強,肢體酸楚疼痛,口苦微渴,可伴有惡心嘔吐。


舌脈:舌苔白或微黃,脈浮。


治法:發(fā)汗解表,散寒除濕,兼清里熱。


處方:九味羌活湯加減。


方藥:羌活6g、防風(fēng)6g、蒼術(shù)6g、細(xì)辛1.5g、川芎6g、   白芷6g、生地6g、黃芩6g、金銀花6g、枳實5g、厚樸4g、柴胡6g、葛根5g、甘草3g。   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3-5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(三)普通型


1.痰熱蘊肺證


主癥:發(fā)熱,咳嗽痰多,色黃,憋悶氣促,大便秘結(jié),咽紅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紅,苔黃膩或黃燥,脈滑數(shù)或弦滑。


治法:宣肺清熱,化痰止咳。


處方:麻杏石甘湯加減。


方藥:生麻黃3g、苦杏仁3g、生石膏10g(先煎)、清半夏6g、黃芩9g、陳皮6g、桑白皮9g、蜜紫苑6g、浙貝母5g、蘆根10g、全瓜蔞6g、枳實6g、雞內(nèi)金6g、生甘草3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3-5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2.寒濕阻肺證


主癥:發(fā)熱,或未熱,咳嗽,咯白色泡沫痰,鼻塞,清涕,倦息乏力,或嘔惡。


舌脈:舌質(zhì)淡或淡紅,苔白或白膩,脈濡。


治法:解表蠲飲,宣肺止咳。


處方:小青龍湯加減。


方藥:生麻黃3g、桂枝4g、炙甘草3g、干姜4g、細(xì)辛1.5g、五味子5g、法半夏4g、白芍6g、蒼術(shù)5g、陳皮5g、瓜蔞6g、浙貝母5g、款冬花5g 、蜜紫苑5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3-5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(四)重型、危重型

重型、危重型,參照國家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進行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救治。


(五)恢復(fù)期


1.肺脾氣虛證


主癥:氣短,倦息乏力,納差嘔惡,痞滿,大便無力,便溏不爽。


舌脈:舌淡胖,苔白膩,脈細(xì)無力。


治法:益氣健脾。


處方:香砂六君子湯化裁。


方藥:太子參5g 、炒白術(shù)3g、茯苓5g、炙甘草3g、法半夏3g、陳皮5g、木香3g (后下) 、砂仁3g(后下) 、黃芪5g、佩蘭3g、雞內(nèi)金5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5-7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2.氣陰兩虛證


主癥:乏力,氣短,口干,口渴,心悸,汗多,納差,低熱或不熱,干咳少痰。


舌脈:舌干少津,脈細(xì)或虛無力。


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,清熱生津。


處方:沙參麥冬湯合生脈散化裁。


方藥:北沙參5g、麥冬6g、西洋參5g 、五味子5g、生石膏6g(先煎)、淡竹葉5g、桑葉5g、蘆根6g、丹參6g、玄參5g、川貝1g、生甘草3g。


煎服法: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,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,煎煮兩次,共取汁50-100ml,連服5-7天。


用法:3月以上服用,3歲以下每日0.5劑,3-6歲每日1劑,6-9歲每日1.5劑,9歲以上每日2劑,均分3次口服。


二、 外治療法


(一)推拿療法


1.癥見咳嗽

予清肺經(jīng)、揉肺俞、揉膻中、點揉列缺。


2.癥見發(fā)熱

予開天門、推坎宮、運太陽、揉風(fēng)池、清天河水、清肺經(jīng)。


3.癥見頭痛、鼻塞、流涕

予開天門、推坎宮、點揉迎香、揉太陽、點揉風(fēng)池、掐揉耳后高骨。


4.癥見肌肉酸痛、惡風(fēng)

予揉肺俞、清肺經(jīng)、推膀胱經(jīng)、點揉風(fēng)池。


注意:相關(guān)操作需經(jīng)中醫(yī)藥專業(yè)人員指導(dǎo)或培訓(xùn)。


(二)穴位敷貼


用于咳嗽癥狀者。


藥物:寒性咳嗽用藥(延胡索、炒白芥子、甘遂、細(xì)辛)以3:1:1:0.5比例,熱性咳嗽用藥(延胡索、黃芩、桑白皮、甘遂)以3:3:3:1比例共研為細(xì)末,生姜汁調(diào)制,放于敷料之上,大約直徑2~3cm、做成厚度為0.3cm的敷貼。


操作:可貼于患兒雙側(cè)肺俞、膈俞、大椎、定喘、膻中、天突等穴位,固定。每次敷貼時間為1~4h,連用3-5天。


注意:穴位貼敷請在醫(yī)療機構(gòu)中進行。


(三)耳穴療法

用于發(fā)熱、咳嗽癥狀者。

耳穴取肺、咽喉、氣管、神門、三焦、內(nèi)分泌等穴位,以王不留行籽貼壓,每3日貼1次,雙耳交替貼壓。


注意:耳穴治療請在醫(yī)療機構(gòu)進行。


附表:陜西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常用中成藥參考

640 (2).png

注意:

1.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,須按藥品說明書服用或咨詢醫(yī)生,一般3~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。

2.如出現(xiàn)發(fā)熱3天不能退熱,或持續(xù)高熱、劇烈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精神差等嚴(yán)重癥狀,請及時到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(gòu)就診。